开云体育官网-伦敦一路走来,命运岂是随心所欲?

开云体育开云体育 球队新闻 2025-07-25 9 0

  

  文 田阳 李苏萍

  

摄影:田阳

  在我们个人的设计经历中存在着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n年前在上大学时,建筑系被划分为理工科,但做设计却很强调感性,更注重图面效果,而非设计过程。后来因为做研究,受到了理性思考的训练,当回过头来再做设计时,基本的设计过程日趋理性。

  当然,我们的设计过程无时无刻不受控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两者间的关系和对设计的作用是每天自觉或者不自觉在经历的事儿,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

  

  

图片来源:《我们是谁?建筑师!(加强终极版)》,编辑若尘,《城市建筑》订阅号

  这两天被一个漫画刷屏,各种“我们是谁”。在一个建筑师版里,看到上面这两幅图。这里面说的“感觉”和“理念”可以理解成“感性”和“理性”,但是位置却颠倒了。因为所谓的“感觉”是在理性过程中产生的,而所谓的“理念”应该是这一理性过程的产物。

  理性的应用也分不同的层次。打个比方,小学生的理性和大学教授的理性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也存在那种先预设了答案,再回过头去推导,这就是假理性了,就好像有些设计师喜欢以感性做完设计之后,再套一个理性的所谓“理念”。

  这期想借着荷兰著名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做个引子,聊聊这个题目,来看看一个匠人出身的设计师,是如何驾驭设计中的理性。

  就像他曾经提出的问题,我们判断一个设计是通过我们的感觉,而不是我们的理性,那么理性设计从何说起呢?我们认为设计就是通过理性来搭建一个感性认知的平台。

  1

色彩的理性

  提起里特维尔德,大多数人立刻想到的是“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 (Schröder House),他的两个在设计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建了一栋住宅的木匠”,在1964年去世之时其身后留下了超过215个家具设计,232个建筑设计,以及249个其它方面如室内、平面等设计。

  

施罗德住宅 图片来源:Wojtek Gurak@ Flickr

  木匠出身的里特维尔德十二岁起就在父亲的家具店里工作,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或者设计职业教育。之后他在珠宝商的金匠作坊工作过数年,还参加了由克拉汉姆辅导的夜校建筑制图课程。

  按理说,这种非正规教育更容易培养出学徒性质、偏重感性的设计思路。但夜校的老师和当时同期的其它荷兰建筑师,如伯尔拉赫(H. P. Berlage, 1856-1934)都有相似的理性设计观:强调表达材料的真实性,重视构造,以及避免装饰。

  

红蓝椅的原型, 图片来源:MoMA, © 2017 Artists Rights Society

  1917年,里特维尔德在家乡开设家具工作室,成了事业的转折点,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和品味设计家具。同年他就以令人惊叹的“红/蓝”椅设计赢得了国际声望。“红/蓝”椅由几何形的标准化木构件组成,构件拼装的结合处彼此交叉,强调椅子的简洁构造。但最初设计的“红/蓝”椅并不叫此名,因为它没有色彩,只保留了木本色。

  里特维尔德的简洁设计立刻被当时荷兰激进的艺术运动接纳。在“红/蓝”椅设计后的第二年他就加入风格派(De Stijl)。(这一艺术运动是以1917年由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创办《风格》杂志为起点,聚集了一批有不同设计观念的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受风格派画家的影响,他从1920年代初开始尝试使用原色与黑白灰相结合,成功重构了家具和室内设计的“语言”。

  

图片来源:Michael @ Flickr

  他运用色彩的理念是:色彩必须跟随形式,甚至加强形式。他把1917年设计的椅子做了修改,并赋予色彩—黑色用于构架,黄色用在端头,而红和蓝分别用在椅背和椅面— “红/蓝”椅从此爆得大名,并成为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典范。

  2

空间的理性

  里特维尔德对设计的评价标准,至今仍然是直指要害。他认为室内设计的关键是空间的清晰表达。要实现这种简洁和明确,就要兼顾非常多的彼此矛盾对立的因素 (功能与使用者的态度,开敞与围合,实体与空间,建造的可视性与空间序列的体验,日常维修费用与经济和建筑造价,实用方面与美观,色彩以及室内造型,手工建造与机器制造,个性化物品和规模生产物件,工业设计,家具和装饰等等)。

  

  施罗德住宅室内设计 图片来源: coloured collotype by Han Schröder / Atelier by Gerrit Rietveld, 1951 © VG Bild-Kunst, Bonn 2012, image © Collection Rietveld Schröder Archive, Utrecht

  “对一个室内设计而言,只有当设计者对[以上]这些可能性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而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再一直被提醒这些问题,它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一定是一个清晰的选择,而不是在不同要求和矛盾之间徘徊不定的妥协”。

  

施罗德住宅室内 图片来源: tinadhillon.com

开云体育官网-伦敦一路走来,命运岂是随心所欲?

  这里的关键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再一直被提醒”,换句话说,设计过程的理性是为了扫清使用者的感性认知障碍。

  有必要说一下里特维尔德所谓的“室内设计”。他认为每一个由墙围绕的空间都是一个特定的内部,因此他的“室内设计”的外延十分广泛,甚至扩展到城市空间。他认为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者具有良好的室内设计感觉,这个城市会带给人们更好的居住环境。

  

梵高艺术馆室内 图片来源:jan.tito@ Flickr

  “避免追求完美的欲望是新建筑中的一个很好的特点。每一个空间只是一幢建筑的一小部分,而一幢建筑只是街坊、城市和区域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分意味着它还朝向一切其它事物开放;这里没有关于关闭的问题,而是关于扩张和合并的可能性。在这种建筑设计的方式中,我看到了与我们的合作互助的社会观点的对应物,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大的团体的一部分。

  当我们建造时,我们永远不应失去对于相对性的感觉,而且我们应该以朴实无华为目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作为一件礼物为别人提供、并且也保留给自己的那种空间的视觉感没有被破坏,而是保持完整、透明、以及最重要的,清晰,那么无论我们建造什么,对我们来说它只会变得真实,只会为我们带来愉悦”。

  3

建造的理性

  工匠出身的里特维尔德认为现代建筑越来越理性的主要因素是工业生产。机器生产而非手工生产的物品让建造过程不可避免地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对他来说,理性设计与在建筑中使用的预制产品极为相关。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性成为里特维尔德理性设计的着重点及出发点。

  预制产品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手工业时期的传统建筑中。但现代观念下的预制概念是从1830年代以后开始的。如果说十九世纪的预制概念还总和临时建筑相提并论,那么到了二十世纪随着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出现,情况就已经大不一样了。

  1920年代,理性主义把设计看作是一种用来改进由于城市人口剧增而带来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问题的社会行为。而“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构件;模数控制;通过平面组织的灵活性形成多种标准形式;以及易于处理和建造”的预制概念恰当地顺应了当时以及后来迫切的社会现实。里特维尔德正是洞察到这个时代的征候并走在最前列的人物。

  

  

开云体育官网-伦敦一路走来,命运岂是随心所欲?

“一体椅”(one-piece chair)设计图及模型 , 图片来源:Daniele Baroni. Gerrit Thomas Rietveld Furniture (London : Academy Editions , 1978), p.129.

  另一方面,里特维尔德也承认使用预制产品也有可能导致建筑上千篇一律的乏味。“一种毫无价值的产品过剩,太多的噪音,太多不同的形状,太多的信息,…这种过剩也影响着我们的建筑…自从十九世纪的风格混乱之后,迎来了简单朴实的表达。但现在所有这些所谓抽象的和功能的形式已经被复制了数百次,而情况比过去旧灯具商店更糟糕,后者不过充斥着假的电蜡烛,让人想要拔出一只手枪来把它们打碎—而如今的现代灯店需要的是一挺机关枪”。

  缺乏诗意的建构,现代建筑挣扎在当今产品目录时代“零度设计”的梦魇中。“我承认那些漫不经心的预制产品......有时会非常无力和单调,不过就整个方法而言我看到了建筑设计的很多可能性”。正是里特维尔德所期待的“很多可能性”,让那些有责任心的设计师们为改变预制产品的千篇一律和枯燥乏味的形象作出不断地努力和尝试。而如今的参数化设计是围绕预制概念的理性延伸。

  4

  预制构件只是现代工业化建造过程中的理性元素之一。由于复杂的现代建筑涉及到众多学科,建造本身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这使得设计本身不得不理性。虽然这中间需要感性的碰触以升华,否则很可能沦为匠气。

  理性的设计过程是可以进行研究和改进的,是可以让众多人参与的,也可以让大多数人学习的。理性才有可能将设计所思考的问题扩展到所设计的小范围之外,在更大的图景中思考问题。

  感性是伟大的建筑不可或缺的,但是正如画抽象画必须从写实开始一样,如果一上来就抽象,只有很少数的天才能够凭着一己直觉一路闯下去,其余的恐怕只是照猫画虎,或者原地打转而已。

  前面提到理性是有不同层次的,感性同样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儿童画是率真的,但你不可能总停留在儿童画的层次。只有在写实中锤炼出功底,才可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笔触。记得有次看孟京辉的话剧,里面的人物开玩笑说,他们是因为"写实主义的功力不够,才搞先锋派"。只有感性到达了能对理性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层次,或许才算是感性真正修炼到家了。

  参考资料:

  Marijke Kuper, and Ida van Zijl, Gerrit Th. Rietveld, 1888-1964: The Complete Works (Utrecht :Centraal Museum ; 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2)

  Daniele Baroni, Gerrit Thomas Rietveld furniture (London : Academy Editions , 1978)

  Pieter Singelenberg, “Space, light and art: The Biennale Pavilion in Rietveld’s oeuvre” in The most beautiful space I know: the Netherlands Biennale Pavilion in Venice by Gerrit Rietveld (Rotterdam : Uitgeverij 010 Publishers , 1995)

  原文发表于《雅舍》,2004(10)《格里特?里斯特尔德-现代主义阵营中的木匠》,有修改删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立场。
本文系作者开元官方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